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技术 >> 实践案例
积极参与“小木耳大产业 ” 金米村的老人多金多米又多福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
发布时间:2025-08-20   信息来源: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与培训部 阅读次数:
字体: 【


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目前全村 490 户1718 人,其中18.45%是 60 岁以上老人,特困供养、重度残疾老人 28 人。

历史上金米村不仅没有实现“ 多金 ”“多米 ”,反而因地处深山、交通闭塞而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要金没金”“要米没米”。2014 年金米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8户553人,是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面对缺少耕地、没有产业、致富无路的困境,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长年不回家,金米村变成了一个留守老年人的山村,老年人无所事事,生活困难,精神文化空虚,空巢老人无人照料。

面对日益衰败的村庄和贫困孤独的老年人,如何“甩掉穷帽子,走出好路子 ”,成为金米村新上任领导的头等大事。

一、老有所为,积极参与种植,助推乡村经济

为了从源头解决贫困问题,柞水县政府决定把木耳产业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借此契机,自2017年起,金米村着手发展木耳产业,由最初的32户散种木耳种植户发展到全村参与。目前,全村 187 户群众直接参与木耳种植,70%以上农户参与木耳产业发展。金米村还引进农业龙头企业 5 家,建成木耳大数据中心、1000吨木耳分拣包装生产线。2023年,全村木耳总产量达到 30 万公斤,村民人均年收入已从 3 年前的 9000 余元增加到 18000 元左右。群众称赞道:“金米金米,有金又有米 ”。

在壮大“小木耳大产业 ”的过程中,村党支部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金米村老年人也参入到这一产业中并脱贫致富,为此,村集体企业对木耳生产过程进行了仔细研究,将生产岗位进行标准化,根据不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安排合适的岗位,对老年人进行培训后上岗。目前,全村吸纳 70 余名老年人参与到木耳基地除草、菌包挂袋、木耳采摘、晾晒等环节之中,助推村木耳产业发展,每位老年人每天可以收入80元左右,2023年每人增收 5000 余元。此外,村委安排10多名老年人担任村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员,增加老年人就业机会,给予一定的务工补助,老年人每年收入达到 5000 余元。73岁的卢大爷一家六口人,儿子儿媳身患残疾,两个小孙子正处学龄阶段。为了养家糊口,卢大爷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承包了三座木耳大棚,几年下来收入翻了几番,卢大爷也从过去的贫困户摇身变成了现在的“棚老板 ”。卢大爷感激支部所做一切,“以前家里什么都没有,多亏了咱们村党支部,村党支部就是咱的定盘星。”

金米村老人在采摘木耳

木耳产业使诸多村民从中受益,二组王叔是其中的一员。几年前,他自己患上慢性病,无法外出务工,老婆也得了癌症,治病欠了很多钱也没能留住她,唯一的儿子还在上学,沉重的负担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几度想轻生,村两委干部知道他家里的情况之后,轮流入户开导他、鼓励他,动员他种植木耳,并派技术员给他全程指导。他掌握了种植技术, 通过努力,收入逐步提高。特别是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金米村考察调研,在木耳大棚里和他们亲切交谈, 更加坚定了他发展木耳的信心和决心,去年种植木耳9万袋,收入4万多元,村里还聘请他为公益岗位护林员,每月600元,全年7200元。儿子已大学毕业并上班,家里不仅还清了多年的债务,还把盖了十几年未装修的房子进行了装修,王叔自己的身体也慢慢变好了,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和期待。

二、老有所居,改造适老环境,翻新村容村貌

金米村不断加强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200多万元成立供水站,投资850多万元拓宽入村道路,安 装路灯、覆盖通讯信号,实现村容大变样,村民生活更加便捷,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张爷爷回忆道:“以前村内没有有 线电视,群众看电视用的是接收机,信号不稳定,好多节目收不到。现在拉通了有线电视和网络电视,信号稳定,啥节 目都能收到,想看哪个节目随便调,简直是太幸福了!”张爷爷边说边笑,还情不自禁的竖起了大拇指。

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村委会通过多方争取资金 185 万元,修建 400 多平米的文化广场,在人口密集区域, 修建健身小广场4处;投资85万元,修建康养健身步道 1700 多米。以村文化广场和休闲步道为依托,引导老人积极参与散步、广场舞、秧歌、太极拳等健身活动, 目前参与率达到85%以上,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充实了老年人晚年生活。

金米村老年人在健身

为了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金米村对5处村旁步道、4处公共卫生间、康养健身步道入口等进行了无障碍改 造,对40余户特殊老人家庭进行了加装安全扶手、设置无障碍坡道等适老化改造,方便老人日常生活和出行。吴大妈是受益户之一,老人现年65岁,2021年患上了多系统小脑萎缩、动脉粥样硬化、脑梗等疾病,手脚活动不便,大多数时间要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村委会为了方便她的日常生活,在老人家门口修建了无障碍坡道,方便轮椅进出; 在卫生间安装扶手,老人可以自行入厕, 日常生活起居方便了不少。

三、老有所依,打通基层治理,提升服务效能

村组干部成立便民服务队,实行网格化管理。全村划分19个网格,聘请 19 名底子清、情况熟、有责任心和为民服 务意识的村民为网格员,每月发放 50 元通讯补助,组建微信工作群 7 个,并成立相应的为老服务小分队,用智能手机上门协助老年人完成养老金、高龄补贴年审等服务,指定各片区网格员开设代办点,为老年人开展网络、电话缴费、网 络代购、电信、银行代办代理服务等,全年累计开展代理服务 120 多次。2023年以来,网格员上门为老人开展政策宣传累计2120人次,协助完成养老金、高龄补贴年审610余人次;协助特殊困难老人完成居家环境卫生打扫、衣被清洗等 服务200余人次,切实让生活上有困难的老人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不断细化为老服务内容,为全 村每一位 65 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上门进行回访,2023年以来,为老人提供上门健康指导及医疗卫生服务900余人次,为全村特殊困难老人开展上门送医、送药、送温暖服务活动20余次,每年为全村240多名65岁以上的老人开展免费体检1次,开展健康科普知识讲座10余场次,守护了老人的健康。

为了发挥老年党员在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金米村吸纳8名老年党员、群众加入村民自治党小组,积极参与到基层 治理和日常矛盾协调,2023年累计调解邻里矛盾纠纷20余起,让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定期邀请老党员、老干部 参加村委会会议,为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全年共收集合理可行的意见建议12条,实现老年人发挥作用和老有所为。通过打造全县第一个村级“老党员之家 ”,开设“金米老年 课堂 ”,完善村老年人协会组织领导机制,组建老年人艺术社,金米村2023 年组织老人开展各类活动30余场次,为老人们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 用提供了有效平台。二组82岁王奶奶幸福的回忆道:“以前 村上没有成立便民服务队,村民想办个事,要到4公里以外的镇政府办理,很不方便。自从村上成立了便民服务队以后,我们老年人办事方便多了,比如养老金、高龄年审,都是服务队上门办理,有个头疼脑热的,村医免费上门服务,还送医送药,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是村干部的无私服务让我们老年人生活无忧 ”。

金米村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为老年人讲解健康知识

金米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应对本村人口老龄化实际情况,突出党建引领,强化基层治理,健全部门联动机 制,镇、村、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构建村居友好环境,凝心聚力发展木耳产业,筑牢村集体经济基础,助推老人增收 致富,着力营造敬老助老浓厚氛围,不断完善为老服务设施,提高为老服务质量,努力做到政策“入心 ”、关怀“暖心 ”、服务“称心 ”、氛围“舒心 ”、生活“安心 ”、老人“开心 ”, “六心 ”团聚,让金米村真正成了老人们颐养天年的老年友好型幸福家园。

金米村的村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编辑:怀马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8-20 13:01:03